消防器材科學配置的探討
1消防部隊消防器材配置現狀
隨著經濟水平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消防部隊在社會救援和搶險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工作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對于消防設備的需求也相應的增加。消防器材主要包括用于進行救援的各項工程車輛機器設備、滅火藥劑、滅火器材等。
據統計我們國家的公安消防部門在每年間的出動次數達到數萬次,其出動除了進行滅火救援工作之外,還進行各種社會救助活動包括對于自然災害和各種人為災害進行搶險救治。為了有效的組織救援工作,確保社會上發生的各種災害能夠得到第一時間的及時搶險和救災,全國各個地方的消防部隊陸續設置了各種特勤隊,包括大隊、中隊和班組等。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在各大城市都設置了大大小小的特勤隊,為有效保證第一時間的搶險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人員支持。對于我國2009年到2012年的消防部隊裝備進行統計,得到了裝備的數據資料及其各種裝備的分布情況如下表1。
表1 我國消防部隊消防器材配置情況統計表(2012年止)
2消防部隊消防器材配備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面對于消防部隊搶險救援次數的統計以及消防器材配備數量和地區分布的分布,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國家目前消防部隊消防器械配備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首先,從數量上來看消防器械配備的數量和現在日益增多的各種災害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目前,各種人為災害、自然災害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隨著各種電器的增多火災的數量增多,車輛的增加導致各種交通事故頻發,社會壓力的增大各種輕生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由于人類對于自然的破壞導致各種自然災害不斷的發生。對于這些災害進行搶險救援工作,不僅需要大量的消防人員,同時需要大量的消防器材。從目前的統計情況可以發現,消防器材的配備存在著嚴重的數量缺陷。不足以滿意大量災害的需要。
其次,器材配置在區域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和不足,從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各種消防器材大部分都是分布在我們國家發達的沿海地區,對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消防器材的分布幾乎是空白,這不僅影響中西部地區的搶險救援工作,相應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還不利于我們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
最后,目前的消防器材大多都是統一規格的,很多器材不能夠滿足特定的救援部隊對于特定功能的需求。
3消防器材科學配置策略
3.1按城市災害等級對城市進行器械配置
不同地區災害發生的類型及其頻率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對于干旱地區火災發生的頻率嚴重高于其他災害,按照城市的火災等級合理的配置消防器械,包括滅火藥劑、滅火器材、滅火車等,給與高火災風險等級的城市配備多一些的滅火資源,這有利于在城市某個地方發生火災時,本市調動車輛進行及時的救援。這樣可以對火災進行及時的控制,有效的避免由于從其他地區調動車輛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對于城市其他災害發生較多的地方,應該根據災害的需要和災害發生的等級合理的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另一方面,國家應該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消防器材的配置,使器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科學合理的優化和配置。
3.2兵力分配與頂端優勢配備的原則
對于消防器械的分配應該遵循優先和頂端的原則,首先將頂端的設備分配給特勤部隊,搶險救援班組等。以充分發揮著寫部隊和班組的優勢,使其能夠在重大或者危機的搶險工作中能夠以最高的戰斗力和技術水平,將災害的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以最大的可能來保全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不僅對于器械需要對于特殊的部隊配置最高端的,對于消防工作人員也應該按照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進行合理的分配,確保特殊部隊的工作人員都是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強大的隊員。其能夠在面對巨大的災害時,以冷靜的處事方式和強大的身體素質,進行災難的搶險和救援。
3.3加強器材的合理利用
為了能夠在災害發生時,消防隊員能夠第一時間帶著相應的消防器械趕到災害現場,就應該加強器械的合理利用,確保其時刻處在戰備狀態。例如,一個消防部隊具有5臺消防車,如果只有三輛消防車是加水的,其他兩輛沒有加水,在小的火災發生時三臺車可能就能夠處理掉,但是在發生大型火災時,就容易造成對于救援工作的延誤,因為一臺消防車的注水時間是相當長的,因此會引起最佳的救援時間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消防部隊應該合理的利用已有的消防器材,確保所有的器材隨時處在戰備狀態。這樣能夠確保消防部隊能夠利用現有的有限消防器材,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種災害帶來的損失。
3.4加強消防器材的組織管理
對于消防器材合理的組織管理,制定最佳的調度方案,是確保器材發揮其最大功效的有效方法。在進行組織管時,首先消防部隊應該加強人員的定期培訓,使其對于器材的性能和安排方案清晰的了解。其次,最好設置專門的器材組織管理部門,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的調整器材的調度和應急方案。
媒體需要從大處著眼,從細處著手,轉換思路,突破常規,著重從培養人民群眾的消防意識上下功夫,如此才能實現消防報道的創新,才能發揮消防報道所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策劃主題活動引導關注安全
消防部隊不僅是一支滅火救援的戰斗隊,更是一支執法為民的服務隊。既要在戰場上滅火救人、搶險救援,更要在生活中開展防火監督,幫助群眾認識、消除火災隱患,學會逃生自救。如何在新聞報道中體現這一工作特點是當前消防報道的一個薄弱點,雖然在日常的消防新聞報道中也經常見到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曝光火災隱患、普及防火常識等方面報道,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度分析,且形式單調,群眾看了之后似懂非懂,既引不起注意,更產生不了興趣,達不到報道的目的。因此,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策劃消防主題活動讓新聞報道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7年“119”期間,福建《東南快報》和消防部門聯合策劃了一場“福建驕傲”評選活動,評選范圍以消防為主,從消防系統擴展到全社會,不分行業、職業、人群,以“危機事件”為切入點,尋找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英雄,同時以“危機事件”的典型案例和人物故事向群眾傳播應對危機的知識和方法;顒右婚_始,報社便應接不暇,舉薦者來了一茬又一茬,事跡也都很感人且有教育意義,記者們已經無法排出采訪的時間表,他們沒想到,一場“119”活動演變成了尋找英雄的全民動員,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群眾舉薦的英雄中竟有大部分是消防官兵。連續一周的系列英雄人物報道使《東南快報》熱銷,“福建驕傲”成為街頭巷尾百姓熱議的新聞,而消防官兵也成為和平年代百姓最熱愛的英雄。
以火災隱患的報道為例,2009年福建《海峽都市報》與消防部門共同策劃了一場“我當一日消防監督員”活動,通過在福建全省公開征集,選出1000名自愿報名的群眾當一日“消防監督員”的形式,到社區、學校、企業、農村、商場、娛樂場所等地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從普通市民作為“消防監督員”的角度來認識、檢查各類場所的火災隱患,并通過消防專業人員的現場示范講解加深理解,使群眾直接參與到火災隱患檢查工作中。群眾熱情出乎意料,報名熱線電話被打爆,應征群眾絡繹不絕,檢查現場“群眾監督員”興奮又認真,隨后的系列報道也受到了群眾熱捧。
2010年的“119”消防宣傳日當天,福建電視臺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人都是消防員”大型闖關活動。即在現場設置了消防員日常訓練項目“速穿戰斗服”“背空氣呼吸器”“過煙氣室”“穿越障礙”“連接水帶”等作為闖關環節,群眾自發參與,體驗挑戰。當天報道場面生動、真實,現場感強,受到了廣泛關注,進一步加深了群眾對消防工作的了解?梢哉f是一次新聞策劃的典型案例。
事實證明,通過各種有創意的新聞策劃活動,不僅可以使消防報道更具有吸引力,在媒體競爭中勝人一籌,而且可以有效吸引大眾的注意力,進而共同關注、關心消防工作,全面提高社會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
以重大事件為由頭進行消防警示
一名合格的記者對某一事件的報道,決不能只是就事論事,而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要報道事件本身,更要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縱橫比較,引導輿論。對消防新聞的報道也應如此,要著眼本地區的消防工作,也要關注國內國際動態,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學習借鑒,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和引導作用,促進社會化消防工作的科學發展。
2009年1月31日,福建省長樂市拉丁酒吧發生特大火災,造成15人死亡,24人受傷。一時間國內各路媒體齊聚長樂,爭相報道。不少媒體為了吸引公眾注意,極力渲染現場的死傷慘狀,質疑火災原因,猜測評論事故責任,致使群眾議論紛紛,以訛傳訛,混淆視聽。這時,福建《海峽都市報》刊發了《五原因導致火災傷亡大》一文,以翔實的數據說明了該酒吧采用了吸音海綿、油漆、粘合劑等裝修材料,在燃燒后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化物、甲醛等有毒煙霧,才是造成大量傷亡的致命原因,化解了群眾疑惑,正確引導了輿論走向。也正是這篇文章,隨后掀起了福建對全省娛樂場所裝修材料的大檢查、大整治行動,并對娛樂場所裝修材料的使用和配置進行了規范,有力地推動了娛樂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2009年2月9日,在建的央視新臺址園區文化中心發生特大火災,大火持續了6小時,過火、過煙面積21333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并造成一名消防隊員死亡,6名消防隊員和2名施工人員受傷,世界矚目。相較其它報道,《北京日報》的一篇文章《央視大火給城市防災的警示:凸顯防災體系短板》卻發人深省。文章尖銳地指出,央視新址工地火災事故的教訓十分慘痛,在看似偶發事件的背后,暴露出了我們城市安全體系中的不少問題和隱患。在撲救央視新址火災中,消防部門即使動用了98米云梯車,水槍也難以到達著火的樓頂,更凸顯出目前城市防災體系中的“短板”。這篇文章被福建媒體轉載后,引起了福建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充分聽取消防部門的意見和調研福建省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福建省政府決定三年撥出10個億加強消防救援裝備建設,尤其是舉高消防車的裝備建設,極大地提升了福建省的城市消防救援能力和水平。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728號公寓大樓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傷,震驚全國。福建《海峽都市報》在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舉一反三,從17日開始,連續刊登《福州排查高樓防火19樓以上建筑火災救援難》《全省排查火災隱患“攀高”城市更不得不防》《高層建筑火災如何自救》等數篇關于福州市高層住宅消防安全現狀的調查,引起市民對自身消防安全的廣泛關注!吧钤诟咛,我們安全嗎?”很多市民發出這樣的疑問,進而引發了市民對高層住宅消防安全的自查行動。
通過救援現場體現科技進步
現代的消防部隊已經是一支以科技為支撐的信息發達、裝備精良的先進隊伍,在各種滅火和救援戰斗中靠的不僅僅是信心和勇氣,更多的是取決于科學決策和先進裝備。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不是習慣性地報道消防戰士的英勇和無畏,而是關注一下他們使用的先進裝備,就可以做出不同的新聞報道。消防救援報道不應只關注現場的驚心動魄、血腥場面,更應看到救援背后的科技進步和科技運用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通過它的過去和現在的比較展望未來。
以汶川地震時搜狐網的報道《生命探測儀:地震后的救命魔盒》為例,新聞講述的是消防隊員為了及時發現廢墟下的傷員,廣泛使用一種高科技救生儀——專用于搜救災難中被困人員的“生命探測儀”,通過這種探測儀,可以探測人力無法到達的區域是否還有生命的氣息和跡象,從而實施援救,其中搜救出的被困人員掩埋時間最長的為216個小時。圍繞消防救援器材“生命探測儀”展開的報道,除了傳播消防救援的信息外,還抓住對“生命探測儀”這種救援設備的描寫,突破了動態新聞表面化特點,極大豐富了新聞內涵,使新聞主題得到升華,給讀者以新鮮感。
2010年夏天,福建南平、三明等地受持續強降雨和暴雨影響,大部分縣、市城區均受洪水侵襲,多處村莊、民房垮塌,山體塌方、滑坡,道路嚴重損毀,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遭到嚴重的威脅。福建《法制今報》的一篇描寫福州市支隊攜帶搜救犬趕赴南平參與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的報道《它們和我們并肩戰斗》,對消防搜救犬在抗洪救災現場的表現進行了細致描述,展示了搜救犬在救援行動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篇生動的報道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救援信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 建筑消防設施的常見問題
1.1 本應設置控制中心報警系統的建筑物或場所而設置集中報警系統或區域報警系統,有的甚至根本不考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一些高層建筑的消防水泵、防排煙設施、消防電梯、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系統、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和電動的防火門、窗、防火卷簾、閥門以及非消防電源的切換等無法實現聯動控制,特別是使用功能復雜。
1.2 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設置混亂
一些根本無法滿足常高壓消防給水系統的建筑,在設計、施工時按常高壓消防給水進行設計、施工,目的是為了節省地下水池、加壓消防水泵、屋頂水箱以及聯動控制裝置的投資,一些建筑在生活用水都無法保障的情況下,也不愿花錢完善消防設施。
1.3 消防電源無法確保消防用電設備之需要
按照國家相關設計規范要求,應分別滿足一、二、三級負荷的場所或建筑物,未考慮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防排煙設施、消防電梯、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系統、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和電動的防火門、窗、防火卷簾、閥門以及其它消防用電設備的消防用電;有的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在無自備發電設備的情況下,都僅有一路高壓供電;且消防用電線路的敷設未按要求進行,主要表現在:一是暗敷在不燃燒體結構內時,保護層厚度不足30mm;二是穿管明敷的消防用電線路使用的管道材質不符合要求或鋼管表面未刷防火涂料;穿管保護的消防用電線路穿管不到位,造成大量的用電線路裸露,起不到保護作用。有些建筑消防用電設備的用電未按國家規范要求在最末一級自動切換;有的消防用電采用樹干式布線等等。
1.4 防煙排煙系統設計施工隨意性大
按照國家規范要求,地下歌舞娛樂場所和地下商店必須設置機械排煙系統,而一些地下歌城和地下商店內根本就不知道機械排煙為何物,有的竟將生活排風系統說成是機械排煙,有的雖然考慮了機械排煙而未設計補風系統,造成室內負壓,不能有效地排出火場煙霧;一些本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的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采用自然排煙措施的防煙樓梯間,其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卻沒有加壓送風系統;有的建筑雖然設置了機械加壓送風系統,但防火門未安裝或損壞嚴重、密閉不嚴,無法達到防煙樓梯間40至50帕、前室25至30帕的壓力要求。
1.5 消防電梯概念模糊
一些建設、設計、施工、使用單位片面認為:在發生火災時,消防隊員只要能將消防電梯迫降至首層即為消防電梯;而忽略了消防電梯的消防電源、消防電源線路敷設、末端自動切換、消防電梯前室設置、消防電梯承載質量、消防電梯運行速度、井底排水和電梯門擋水設施以及前室內的室內消火栓、應急照明或正壓送風系統等應當滿足的條件。消防電梯缺少上述條件,無疑只能當作普通電梯使用,一旦發生火災誤入此類電梯,不但不能起到保護作用,甚至會危及消防隊員生命安全。
1.6 防火門、防火卷簾材質各異,保護方式各不相同
一些防火門、防火卷簾門的填充材料違規采用巖棉;一些防火門的木制品只經過了簡單的阻燃浸泡處理,未經過阻燃蒸煮,耐火極限達不到規定要求;有的防火門裝飾面層未經過阻燃處理,防火門面層上采用普通油漆,助長了火勢蔓延,降低了防火門耐火極限;有的閉門器回彈力度不夠,導致防火門無法正常關閉;有的復合防火卷簾達不到背火面溫升要求采用噴水滅火系統進行保護時,未設置獨立的噴水保護系統;一些用作防火分區的防火卷簾無消防電源和聯動控制裝置,發生火災斷電后只能靠人為手動關閉,實不可取。
2 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
導致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和業主消防安全意識淡薄。部分設計人員不懂基本的防火設計要求;二是經濟的相對滯后,制約了消防安全的發展。一些單位或業主為了片面追求節約成本,擅自降低消防技術標準;三是將應當按國家規范要求設置消防設施的場所大量進行“簡化”甚至“零化”,打所謂的規范“擦邊球”,應付過關,埋下了大量火災隱患。四是執法不嚴,執法不廉,給少數人以可乘之機。
3 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對策
一是強化設計、施工單位的責任,全面落實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和消防審核驗收終身負責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及執業人員和公安消防部門嚴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規,嚴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標準。
二是強化過程監管,探索建立網格化消防管理模式,對重點單位、重點建筑實行 “定人、定時、定責”的消防監督跟蹤服務,實行“戶籍化”消防安全管理,深入開展消防服務直通車,對工程施工的各環節進行指導服務,避免不符合要求,不便整改等先天性火災隱患。
三是強化教育培訓,以全面貫徹落實公安部《進一步提高建筑消防設施設計、施工、監理和消防監督管理人員水平》。目前,各級各地廣泛開展的全方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專業人員的消防知識水平尚待進一步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是強化責任追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責任追究制度,真正落實責任追究,真正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額、公民積極參與”的消防工作格局,建立部門聯合聯動執法機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使消防安全形成無縫覆蓋的立體管理網絡和消防安全屏障,不給任何違反國家消防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人和事以可乘之機。
五是強化設施檢測,建立建筑消防設施定期檢測維護制度,根據消防法的有關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建筑消防設施每年進行一次以上全面檢測,確保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當完整準確,存檔備查,同時向公安消防部門進行備案申報。
- 上一篇:消防應急通信保障 [2014/8/13]
- 下一篇:建筑工程消防報建程序 [2014/8/13]